一、發酵流程
1. 原料篩選: 精心收集新鮮牛糞,確保其中不含石塊、塑料等雜質,以保證原料的純度。
2. 調整水分與碳氮比例:對牛糞的水分含量進行測定,并將水分調整為50%-60%的理想范圍。若水分過高,可添加干燥的秸稈、稻殼、鋸末等物質以降低水分。同時,適量添加氮肥或磷肥以調節碳氮比,維持在25-30:1的比例。
3. 堆積發酵:將處理好的牛糞堆成梯形或長條形的堆狀,堆高約1.5米,寬度約2米。在發酵過程中,需定期進行翻堆,通常每5-7天一次,以保持氧氣充足,促進均勻發酵。這一操作可利用翻堆機完成。
4. 發酵終止: 經過20-30天的發酵,當牛糞溫度降至與環境溫度相近,顏色轉變為黑褐色,無明顯異味,且質地變得松散時,即可認為發酵過程已完成。
二、所需工具
1. 混合攪拌機:用于將牛糞與調節水分和碳氮比的物質混合,確保均勻性。
2. 翻堆機: 用于定期翻動堆肥,確保發酵均勻且氧氣充足。
3. 粉碎機:若發酵后的牛糞中存在較大塊狀物,粉碎機可將它們破碎成小顆粒,便于后續加工。
4. 造粒機:選擇圓盤造粒機或擠壓造粒機等不同類型的設備,將粉碎后的牛糞制成均勻的有機肥顆粒。
5. 烘干機:對造粒后的有機肥顆粒進行烘干處理,以去除多余水分,保證產品質量。
6. 篩分機:對烘干后的有機肥顆粒進行篩選,剔除過大或過小的顆粒,確保產品粒度一致。
7. 包裝機:對合格的有機肥顆粒進行包裝,便于存儲和運輸。